今天下午无聊一个人跑去看 THE READER ,初时还以为这是一个关于读书人的爱情故事,事实上这是一部关于“爱,公正,宽恕”的电影。还没看这部电影前,如果有人叫我去看一部“爱,公正,宽恕”的电影,我应该会叫救命。它的确是这样老土的一个主题,不过好的东西是不怕包装老套的,原著在德国卖出五十万本,在美国卖出七十五万本,英国卖出二十万本。一本赚一元的话,德国法律博士原著者 Bernhard Schlink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Reader) 应该一百五十万已经袋袋平安了。《The Reader》算得上是一本非常畅销的书。
为保护一个秘密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这句话其实已说明这部电影的主题(这句话在海报上还真难看到)。男主角Michael十五岁时恋上比自己年长二十岁的Hanna。她诱惑他上床,她也特别喜欢少年为她朗读各种名著,如《Odyssey》,《The Lady with the little dog》,等。。。而她仿如第一次听到这些故事,表现的如痴如醉。心水清的这时候应该猜到Hanna其实是文盲,一个无可救药喜欢文学的文盲,多莫的讽刺。她是一个天生的读者,无奈后天条件让她无法上学识字。
从一次又一次肉体关系,少年发现他越来越泥足深陷,情窦初开的他已深爱这个女人。到底有多爱?少年不知道,女人也不知道,也不敢去知道。每日仿佛没有未来,不敢想象有没有结果。
一天,女人搬走了,留下无限惆怅的少年。他知道他永远再也不会快乐,再也没法像爱她般去爱其他人了,他的生命不再完整了。Hanna为什么要走?也许是为了逃避公司调她去办公室上班(她是文盲,根本无法应付,可是自尊让她无法坦诚),更也许是她害怕面对这段没有未来的恋情。。。
八年后,他无意间在法庭上看见她,这次她坐在被告栏。昔日少年已是法律系学生,教授带学生来法庭旁听。面对魂绕梦牵的她,正是被审判的六名罪犯中的一员,1944年,她作为纳粹集中营看守人员在某村落火灾发生时没有开门放出被关押在教堂里的300名犹太妇女,被指控谋杀罪。
Hanna并无像其他五名被告否认自己在纳粹集中营工作,文盲的她,只觉得自己在担任一名坚守职责看守人,反问法官:“换了你,你会怎么做?”。所有人无言,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身在其中,也不敢担保不会做同样的事。纳粹最让德国人羞耻的是让大部分德国人认同他们的所作所为,结果换来的是世人的唾弃及良心的指责。
证人Mather娓娓道来集中营的生活,描叙Hanna专挑年轻女孩朗读故事给她听。听到这里,Michael泪流满脸,因为只有他和她俩人知道她为何要这么做,原来八年来,她一直在想念他。这让我想起《神雕侠侣》里杨过多年后绝情谷重遇小龙女,她已化名为柳姑娘。杨过听到她的姓后心里一酸,她是因为他的姓才选择姓柳,杨柳是江南一带的植物。
Kate Winslet演活了Hanna对于自己罪行的无知,听说本来此角色是找 Nicole Kidman演的因为Kate忙于其它电影,后来Nicole要生了,又再换角成为Kate,现在影后归Kate,Nicole应该气的直跳脚吧。。。话说回来,在电影里Hanna的无知及坦然,换来的是被其他五名被告诬赖她是主使者,指报告也是她写的。Hanna一一承认了,她的神情让我想到色戒里的王佳芝,外人眼里,王佳芝是一个可怕的女间谍,实情是她只是一个爱上了一个她不应该碰的男人;外人眼里,Hanna是一个可怕纳粹集中营看守人,实情是她是一个单纯喜爱文学及昔日少年的女人。王佳芝及Hanna 面对判决都坦然及不悔,世俗的眼光并没有让她们退却。
易先生亲自下枪决的字令,Michael选择隐瞒Hanna是文盲的真相,一方面他知道Hanna宁死也不肯让人知道她其实不识字,另一方面,他是不是在气Hanna当年的不告而别?所以不肯出庭相认。。。你永远不知道爱一个人其实可以恨得多深。他的教授只说“法律是狭义的,法律不看对错,只看合法以否。”法律从不探讨一个人的良心,法律也不会解释为何这么多人在纳粹集中营工作,何解只有Hanna一人被判终生监禁。
在狱中的二十年里,Hanna不断受到Michael寄来的故事朗读录音带,Hanna努力学字写信给他,可是他从不回信。如果你没有真心爱过一个人,你不会为她半夜痛哭,也不会终生再难爱上其他人,也不会介怀二十年所以拒绝回信。但他心里的爱其实没变过,所以熬夜录音朗读。他曾经说过:“我不怕,我什么也不怕,我越痛苦,我越爱。。。”。没有人比他们更知道他们的心里只有对方。
在出狱当天,Hanna上吊了。是因为Michael的沉静冷漠?还是害怕二十年后外面世界的变端?还是。。。她无法饶恕自己的罪行?一周前,Michael 问 Hanna, "Have you spent much time thinking about the past?" 她说, "It doesn't matter what I think. It doesn't matter what I feel. The dead are still dead." She's right。相比外人,她更介意Michael对她的看法。
在Hanna自尽后,Michael收拾她的遗物,在这些Hanna阅读过的书籍中,有一本就是著名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参考:http://www.mtime.com/my/1397145/blog/1687445/)。
艾希曼是第三帝国保安总部第四局B-4课的课长,曾通过自己在铁路运输方面的专长把百万犹太人送进了集中营。战争快结束时,火车车皮不够用,艾希曼便让被捕者自己步行走向死亡营地。 Arendt(犹太人)作为《纽约客》的特约记者在耶路撒冷旁听了对艾希曼的审判。让Arendt震惊的是,这个“杀人魔王”看上去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表现得毕恭毕敬,甚至像一位绅士。在艾希曼身上,Arendt看到了:“恐怖的、难以表述的、难以想象的恶之平庸(the banality of evil)。”
艾希曼确实是一个尽忠职守、严谨勤奋的官员,每天埋头于时刻表、报表、车皮和人头的统计数字,极具工作效率。第三帝国的“国家理性”完全支配了、也合法化了艾希曼这样的“平庸”官僚的行为。他反复强调,自己只是庞大系统中的一个小齿轮。这是不是Careerism的悲哀呢?
Michael遵照遗书,把铁罐及钱送给Marthe。可是Marthe拒绝拿钱,因为那等同原谅纳粹,但她只收下铁罐,是代表她对Hanna的宽恕?
这是继《The Hours》后,Stephen Daldry最新的作品。我觉得Stephen的作品最大特色是泪无虚发,每一滴泪都让人理解及信服。他是描写情感的高手。有太多的电影哭得死去活来,观众却不为所动。所以Stephen Daldry的作品都能毫无难度的入围奥斯卡。《The Hours》及《The Reader》都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其实我个人觉得《The Reader》比《Slumdog Millionaire》更像最佳电影。
The more I suffer,the more I love.
Danger will only increase my love.
It will sharpen it, it will give it spice.
I'll be the only angel you need.
You'll leave life even more beautiful than you entered it.
Heaven will take you back and look at you and say: "only one thing can make a soul complete, and that thing is love." ------- from [the reader]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