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翼
静静的按下电源开关。 屏幕的色彩越来越亮。 在虚拟的城市。 找一个让心灵休息的地方。 塑料的键盘滴答发响。 机器的声音温柔呼唤。 放弃了不完美的肉身。 跃出了现实的天窗。 张开透明翅膀。 朝着月亮飞翔。 搜寻最美一个现世的天堂。 越过世界尽头跟随我的预感。 乘着幻想的风散落无数的光芒。

青蒿素是中医的奇耻大辱

标签:













最近又看到几位中医教授拿着青蒿素当例子反驳废除中医的言论,于是不得不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 题再说上两句。中医粉丝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气不打一处来。 青蒿素,那可是到目前为止不仅能让中医在中国扬大眉,而且还能在国际上吐大气的为数不多的一个保留节目了,在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是备了案的,算得上是 中药走向国际化的一块金子招牌了。然而废医派认定青蒿素的发现是天然药物领域的成就,不能算中医的功劳,虽然没有就此过多责备中医,但夺人所爱已经令中医 咬了好几年的牙。想不到今天我朋远来还要拿青蒿素这玩意来修理中医,估计你们是要切一辈子的齿了。

青蒿素的研究发端于六十年代越南战争,当时交战双方因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人数远多于真正倒在 枪林弹雨中的,而这里的疟原虫已经对当时的特效药氯奎产生了抗药性。越南饱受战争之苦,民贫国弱,只好向中苏求援,研制新的抗疟药。 再加上中国自己对抗疟药物的需求也很大,于是1967年在北京成立全国疟疾防治领导小组,数十个单位组成攻关协作组,500多名科研人员在统一部署下,从 生药、中药提取物、方剂、奎宁类衍生物、新合成药、针灸等六个大方向寻求突破口。

从选取的研究方向可以看出,项目协作组一开始就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传统的中医药上,符合当时中央扶植提倡中医的政治气氛。为此各研究组在1967至69年间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发现。

1969年,北京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加入项目,屠呦呦任科研组长。首先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 籍、本草入手,并收集地方药志及中医研究院建院以来的群众来信,寻访老大夫总结实际经验等,汇总了植物、动物和矿物等2000余种内服外用方药,从中整理 出一册《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声名远扬的青蒿。不过,在药物筛选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很差,甚至还不及胡椒有 效。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重视。

其实中医典籍中所记载绝大多数为错谬,首先传统中药青蒿包括两个品种,学名为黄花蒿的具有抗疟作用,而学名为青蒿的没有任何抗疟作用。其次绝大多数中药用煎熬等高温方法配制,实际上青蒿素在温度高于60度时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对疟疾有任何治疗作用。

屠呦呦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一本一本地细细翻查。最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 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几句话给了她启发,想到很有可能是高温破坏了青蒿的有效成分。于是改进提取方法,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在 1971 年10月4日,第191次实验中,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于是青蒿素终于被发现。

正如《青蒿素—护医之盾,废医之矛》一文所述,一个简单的事实呈现在面前,即从晋代到清朝,治疗疟疾的数十个药方,极少提及青蒿。提到青蒿的,也被中医的用药方法消灭掉了—仅剩《肘后备急方》一个验方。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数十个方,少量提及青蒿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新鲜的或阴干研成粉。但《本草纲目》中,不仅有青蒿,还有黄花蒿,并且认为治疗疟疾的是青蒿,黄花蒿(臭气的那种)没有用,把药搞错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屠呦呦是在中医的汪洋中捞针了。幸运的是,她把青蒿素这根针捞到了.

那么从《肘后备急方》成书到发现青蒿素的一千六百余年来,中医对付疟疾的状况又如何呢?四个字概括: “束手无策”。

历史档案记载是很详尽的,兹举几个信手拈来的例子。明嘉靖四十年(1561)永宁爆发疟疾, 光绪《吉安府志》卷五十三: “嘉靖四十年秋,永宁瘴作,疫死千人。” 明万历时期在东南志区有过大范围的流行,万历五年(1577)江西的永新、永宁、福安等地出现大范围流传,造成永宁、福宁“死者无算”,永新“死者不可胜 纪”的严重后果。三十一年又流行于浙江的嘉兴地区,包括嘉兴、秀水、桐乡等县,这次流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疟疾盛行,腹肿则死”。1693年,清康熙 帝患疟疾,当时所有宫廷御医和民间中医都束手无策,后吃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末而康复,时斥中医“南方庸医”。至中共建政之时(1950年),全 中国有疟疾病人三千万,当时每年病死有数十万,故位五大传染病之列.

丁香园一个颇有临床功底的西医硕士,无视历朝历代疟疾肆虐的基本事实,强词夺理说只要是写进 医书的都是被推广的,所以中医治疗疟疾是有效的。面对睁睁事实装瞎子有违医德,为给中医摇旗呐喊竟然不顾脸面装疯卖傻,使我高度怀疑接受过西医科班教育的 人迷恋中医一定是有心理障碍的问题。

所以,从青蒿治疗疟疾这件事上,我们也能一窥中医的特色:

(一) 中医历来流派林立,门户森严。成见之深,不可及底。抑彼扬己,不遗余力。非我派之学说,往往斥之为异端,不能兼容。 葛洪乃一修道炼丹之人,是个杂家,其《肘后备急方》是民间验方、偏方,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理论无关,被后世各大主流中医视为旁门左道,从没受到重 视,更别说付诸实践。

(二) 中医全都虚报疗效,自欺欺人。疟疾打把子治不治得好无关紧要,病人是死是活何足挂齿,只要辩了证,开了方,就算完成济世之举,一本正经写进医书,后人当以此为典。只可怜了咱们的屠呦呦,翻遍医书无数,怎么看看都是治疟良方,试试全部屁用没有(除了葛洪一个方)。

想想也是,如果后世历代中医能够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老老实实承认本派治疟无效(事实就摆在眼前),踏踏实实地去尝试一下他人的方法, 葛洪的方法何愁埋没十六个世纪?几十个治疟药方, 筛一遍花一千六百年难道还不够?中医的药物筛选和疗效考核在做什么劳什子!

(三) 古代医书抄袭成纲,剽窃为目。张功耀静下心来,遍读医书无数,发现此奥秘。 大家之作《本草纲目》尚有80%为照搬照抄,更何况其他著作。偷当然要偷好的,窃当然要窃贵的,所以宗师名家主流大派之作自然成为抢手热门, 谁有兴趣去关注葛洪之流。于是, 青蒿叶生绞汁服,竟成葛洪的独门绝唱。

(四) 要说葛洪的生绞青蒿汁治疟在民间有小范围使用是极有可能。但是古代资讯落后,别说互联网,就是连报纸也没有,中医技术只有被主流派接受才有可能传播推广。 看看葛洪之后的一千多年来,有多少中华儿女死于疟疾,就知道他的方法有没有被推广,神州大地有几个中医师懂得用此法治疟疾。

我并不是因为古代中医的医术低下而横加苛责,毕竟古代医学受制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乃全球所有 传统医学之共同点, 苛责实乃不合理。但我今天要骂中医是大混蛋,乃是因为一千多年前已经发明了克疟良方,却被后世所有混蛋中医,或因门户成见,或因自欺欺人,或因浑浑厄厄, 竟然尘封一千六百多年才被重新挖掘,耽误了多少中国人的性命!如果抗菌素发明后要等一千六百年才推广应用,那么现在在读我文章的大小护医们,不知道有几个 人能活到今天? “身负水囊,任路人渴毙,怀揣白馍,看邻里饿死” 中医不混帐,谁混帐?

当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于我中华民族一千六百年前就已经发明抗疟良药而由衷惊羡的时候,请身处这 等美好氛围中已经飘然欲仙的中医们头脑可以清醒一下了。如果人家请教你们,一千多年来这青蒿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伟大贡献而我们祖先的繁衍生息又是如 何受惠于这青蒿,除了信口雌黄、装疯卖傻以外,你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继续感觉良好?

所以, 中医读了本文以后如果还有脸把青蒿素拿出来给中医脸上贴金,那可真是典型的“以瘌秃为时髦,把顽痔当炫资”,因为青蒿素这玩意实在是中医的奇耻大辱!

来源: 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417/11/573KQG0K000125LI.html
0 评论:

发表评论

Translate this blog

关注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