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翼
静静的按下电源开关。 屏幕的色彩越来越亮。 在虚拟的城市。 找一个让心灵休息的地方。 塑料的键盘滴答发响。 机器的声音温柔呼唤。 放弃了不完美的肉身。 跃出了现实的天窗。 张开透明翅膀。 朝着月亮飞翔。 搜寻最美一个现世的天堂。 越过世界尽头跟随我的预感。 乘着幻想的风散落无数的光芒。

两名香港女子古巴筑梦 《敲打天堂的門。古巴》

标签:


作者美玲和芳子是曾在中国农村扶贫又在古巴「城市农庄」种菜的香港女性,她们从古巴邻里朋友出发,介绍古巴人如何活出社会主义。


今年是古巴革命成功五十年,古巴人的心情可说是五味杂陈,相对于主义之争的爱恨交缠,生活也充满矛盾和困惑;五十年来,古巴遗世独立,坚持自己的统治方式,人民面对经济制裁和物质匮乏,还要承受专制体制下的官僚僵化;然而,古巴的社会主义却不因此被否定,今年世界各地都有不少探索古巴的活动,台湾更有多本有关古巴的书籍面世,大家出版社今年的新书《敲打天堂的门.古巴》,就是由两位香港女性撰写,在酸甜苦辣的古巴日子里,找到弥足珍贵的人民精神和社会价值。

两位香港作者是美玲和芳子,二人一直在国际NGO(非政府组织)工作,美玲自九七年踏足古巴,二零零五年起在古巴定居,芳子则于二零零三年到南美洲出差,顺道到古巴十天,自此便停不了古巴之旅。

古巴的基本工资普遍是每月十五至三十美元,但社会福利排在世界前列,医疗技术更是进步,还输出大批医生往南美洲及非洲国家支援,古巴儿童入学率是百分之一百,没有童工,医疗基本免费,城市虽然破旧,但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房屋,房屋的理念是居住,而不是炒卖。

古巴近年最有名的是生态农场及城市农庄,作者在这方面着墨最多。生态农场是逆现代化生产而行,把大型农场改成小农合作社,农民不再依赖进口化肥,改以研究生物防治方法,减少机械减少石油依赖;城市农庄则是处处可见的小型农舍。美玲说,她家住处转角就有一座,旁边就是售卖亭,邻居可直接吃到廉价蔬果。这是一场从下而上的农业运动,是九十年代政府为解决粮食危机发动的城市空间种菜政策。

两位作者最近回港,在港接受亚洲周刊专访,还千里迢迢带来她们的古巴邻居││一位八十岁的婆婆罗莎,罗莎来港旅游,到处笑脸迎人;书里出现的一个个人物,几乎都跟她一样笑容烂漫。朋友阿吉安娜乐天爱笑,跳起舞来比谁都劲,但当美玲到她家午饭时,才发现房子二年前遭台风吹破,书里说:「四壁木板,这里缺一块,那里用胶纸封住,勉强撑着。」一家等待政府补贴维修物料,一等二年,还要再等下去,但安娜却仍骄傲地介绍院子里的花草,还有到处走动的鸡和猪。像安娜那样安贫乐道的古巴朋友,比比皆是。

对于一直看不透古巴人为何穷得快乐的人,《敲打天堂的门.古巴》的出版,很快就引起读者关注,有人一头栽进去希望解开古巴之谜,但作者却不从理论出发,反过来以现实的生活,诉说人民如何活出社会主义,芳子说:「我们从两个层面去写,一是从匮乏重新看社会发展和资源,二是从民间看社会主义的古巴。」美玲现为NGO开拓资源,她同时是哈瓦那农业大学博士生,并以教授中文及瑜伽为业;芳子现任香港和中国NGO的顾问,并以画版画为业。美玲住在哈瓦那一幢五层的旧楼里,整幢楼的人都会互相帮助,楼里的知识分子会为大学生看论文,开锁匠会帮忙美玲和邻居修理电脑……这一切才是社会主义古巴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心理素质,在互助里扺消了服务收费,在人情味里提高生活质素。

但在古巴,也不都是天堂的生活,美玲和芳子在古巴生活多年,身边满是黑市小买卖,一些邻居为一块牛油而排队两小时。

对每天上网六七小时的网民,那可能是一个没有生活方向的地方,对每天视手机为身体一部分的现代人,那里也可能是一个人人身体残缺的地方。在古巴,老百姓普遍没手机没互联网,手机及互联网网络费用极贵,亦只有研究人员、记者及生意人等可申请互联网,政府以美国控制海底光纤,国家需以缳星网络为由,限制国民使用,一些中国人脑袋懂做生意,借别人名义申请互联网,开小铺租skype(网上电话工具),每小时收二美元,赚个盘满砵满,但古巴人基本上没想过如此赚钱过活。

《敲打天堂的门.古巴》厚近三百页,书的后半部是作者跑遍南美洲代表NGO开会的经历,南美正处于一场社会主义反击序幕,书中虽有带出每一国家在新政策下的社会复杂性,但点到即止,分析不多,作者真正想说的还是:「简单的二元化冷战思维,仍恋栈尘世,至今仍然主导着多数人对现实的想像:人们相信社会主义等于独裁『邪恶』,资本主义等于民主『正义』……」。作者提出反思:我们有想过古巴的「独裁」,是从实际改变社会经济的游戏规则开始吗?

作者:朱一心


其实我觉得,某部分古巴政策是具瞻仰性的,好比说:
1)完善的社会福利
2)高超医疗技术
3)入学率是百分之一百
4)居者有其屋
5)生态农场
6)减少机械及石油依赖
7)城市空间种菜

这些都是在现代发达国家希望将来能达成的目标,古巴某些部分也许可以成为参考的例子。
0 评论:

发表评论

Translate this blog

关注者


标签